据央视新闻4月19日音讯,今日,由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加联合主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办。共招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支机器人团队参赛。
那么本次赛事终究的冠军、亚军、第三名,都是谁?答案揭晓!
冠军:天工机器人
亚军:小顽童机器人
第三名:旋风小子机器人
其实,各支战队为竞赛做足了预备。身高、体重、配速,“选手”们的根本信息,给你盘一盘。
图片来历:央视新闻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赛道起点,设在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结尾为通明湖信息城,全长超21公里。机器人将途经南海子公园、泡桐大路、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开区的标志性点位。
据介绍,本次竞赛马拉松没有再独自为人形机器人专门铺路、筑路。
机器人半马都有哪些规矩?竞赛途中,机器人没电了怎么办?
此次竞赛既答应机器人自主奔驰,也答应跟从奔驰,还答应遥控操作。
在起跑站位时,参赛机器人将按“Z”形排成2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笔直距离为3米。顺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动身时刻距离1分钟,原则不超越2分钟。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竞赛,机器人距离应操控在1米以上,且不得阻碍其他参赛机器人的正常跋涉。
沿途若干补给站可替换电池、机器人
赛事赛道左边路途设置为保证路途,含领跑员在内每支赛队最多可组织3名参赛选手一起进入赛道。赛道内还将设置若干补给站,赛队可在补给站内替换电池、机器人和进入赛道的竞赛选手。
竞赛设裁判长、主裁判、随行裁判。过程中将由裁判长为每个参赛部队指使一名随行裁判,佩带具有录音、录像功用的记录仪,全程跟从参赛部队。
假如赛队需求替换机器人或电池,要向随行裁判暗示,并经随行裁判赞同后进行操作。机器人经过起点线时开端计时,经过结尾线时停表,机器人成果为竞赛计时与罚时总和。
此次竞赛将根据赛队名次凹凸,鉴定冠军、亚军、第三名,并组织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状立异奖等专项奖。
据新华社此前报导,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参加到马拉松赛事中已不是第一次。
2024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上,“天工”机器人在起点和结尾为选手“加油打气”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工业集聚地,北京经开区已具有机器人生态企业140余家,产量规划近百亿元,构成掩盖中心零部件、整机到运用的机器人全工业链系统。
据央视新闻,2024年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在北京经开区发布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驰的全尺度人形机器人“天工”,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安稳奔驰。这也是其自主研制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渠道,可开放给职业运用。
“天工”身高163厘米,轻量化体重达43千克;机器人装备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装备每秒550万亿次操作算力、高精度的惯性丈量单元(IMU)和3D视觉传感器,并已处理根本运动操控问题,是具身智能场景运用和研讨的最佳渠道。此外,“天工”还装备了高精度的六维力传感器,以供给准确的力气反应。
每日经济新闻归纳央视新闻、新华社
每日经济新闻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与跑步爱好者一同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一决胜负上午10...
眼下,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加速“起跑”,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人形机器人遇上马拉松,又将为整个工业翻开怎样的新局面?
竞赛地势多样 选手造型各异
成果怎样核算?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道路,起点设在北京南海子公园南门,结尾设在国家信创园。竞赛全程约21公里,这意味着,选用双足步态的人形机器人要完结约25万次精细关节运动。当然,这种运动并不是简略的重复,这条道路上共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转弯视点至少有90°。并且,由于赛道便是坐落北京经开区的揭露道路上,所以跑道既包含平整柏油路、坑洼裂缝路,又有长缓坡、短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区域,这就需求机器人具有精准的途径规划和灵敏的转向才能。
而从外形来看,这次人形机器人选手的长相也是形形色色,比方有身高1.8米左右的天工“Ultra”,也有身高只要75cm的“0306”小伟人机器人。有的穿了鞋,有的戴了帽子,人形机器人的造型并不共同,并且半途或许还呈现换电池补给的状况,那么竞赛成果又该怎样核算?冠军机器人又是依托怎样的技能优势赢得竞赛的?
机器人最简略坏的其实是脚踝,由于它们在奔驰进程中,需求重复地、高强度地去跺地,必定会对脚踝以及相应的连杆形成冲击,由于人类跑步的时分,有一个脚掌先触地的进程,相对节能,如果说选用学习人类跑步的方法,必定会对它的脚底板发生磨损,所以许多研制人员会在这儿贴心肠给它们替换鞋垫或许穿上跑鞋。
19日上午,2025亦庄半马暨人形机器人半马鸣枪开跑,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姑苏等地的人形机器人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演出“人机共跑”。本次竞赛,20支参赛队同场竞技,但机器人高矮胖瘦不同,造型...
4月19日,备受瞩目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完赛。在这场集结了二十多家参赛部队的竞逐中,虽然有摔跤、换机器人等情况产生,但在部分参加者看来,这些意外情况都是“有用失利”。机器人寻求实在场景...